前期場地調查、土壤監測市場不可估量
發布日期2020-08-10 瀏覽 66067 次
自《土十條》拉開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序幕以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土壤污染防治等相關政策層出不窮。國家對土壤修復行業高度重視,在建設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技術標準體系上亦是頻頻發力。在資金支持上這幾年力度逐年加大,增幅超過大氣和水,預計后期會繼續投入制定一系列土壤修復質量標準,出臺修復受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指南。
我國土壤污染問題嚴重,具有地域區域性
2014年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指出,全國土壤污染問題嚴重,尤其是耕地和工礦業廢棄地。
從污染區域看,我國土壤污染存在區域性,南方土壤污染問題嚴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湖南和北京的土壤受重金屬污染速度超過40%,貴州、廣西和廣東的污染速度也都超過30%。
土壤修復行業市場潛力巨大,資金瓶頸成其最大發展阻礙
國家非常重視土壤污染整治,土壤污染修復產業市場潛力巨大,但由于政策、技術和資金等因素的困擾,目前其處境仍十分尷尬,其中資金瓶頸是制約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如何解決資金匱乏問題,將成為污染場地修復及再開發利用和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的關鍵。
隨著“土十條”的推進,土壤修復產業將大有可為。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數達112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21.11億元。2017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執行數為65.35億元,執行率同比減少41.66%,主要是因為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尚未完成,土壤污染底數不清,相關項目儲備不足,資金需求減少。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預算數為65億元,與2017年執行數基本持平。結合2017年的預算結轉資金,2018年實際專項資金預算調整為111.65億元,基本與去年專項資金預算數相同。
可見國家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始終是支持的,在2018年8月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加持下,相信土壤修復行業必將迎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除了國家財政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將會給土壤修復帶來新動力。通過PPP、BOT等模式,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我國在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設計方面鼓勵創新和先行先試的,積極推廣PPP模式,但是PPP模式受限于修復后土地再利用開發模式不清晰,相較于其他環保行業該模式在土壤修復市場難以展開。
“土十條”后,土壤污染修復市場增速加快
十三五期間土壤行業的發展速度不均勻,尤其以”土十條“的出臺為分界線。參照大氣十條和水十條對環保公司業績影響的進度,保守估計土十條出臺后至少一年開始,土壤修復行業規模加速擴張。預計 “十三五”釋放比例在土十條出臺當年(2016-2017年)和后一年(2017-2018年)時間內釋放40%,2018-2020年將釋放60 %。其中,保守估計,2019年將占比35 %。
根據中國環聯土壤修復行業2017年發展報告,對相關數據進行調整以后,保守估計2019年土壤修復市場空間在1571.5億元左右。
由此可見,土壤修復行業的擴大與發展是值得期待和努力的。因市場空間潛力大,政策的不斷促進與鼓勵,相信十三五期間以及近十年行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速。
“防”和“控”是土壤修復行業發展之重
作為場地修復成功的關鍵,前期場地調查仍然不夠準確是當前我國土壤修復的主要短板之一。場地調查競標價常常出現低于成本價這一現象。
中國應該借鑒發達國家污染場地修復的經驗,結合中國場地特點,建立和完善土壤修復行業有關體系,對污染場地進行更科學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家將出臺相關政策與相關標準,規范推動土壤修復前期場地調查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抓住機會緊隨潮流的企業也更容易在相關市場得到更多的收獲。
結合土十條的相關政策來看,“土十條”的側重點并不在于將幾萬億的資金全部投入土壤污染徹底修復,而在“防”和“控”。
按照《土十條》要求,國控點位新增16萬個(其中耕地15.2萬個,場地0.8萬個)以及省控補充點位3.2 萬個去測算,每個點位的投資額預計在10萬元,每年運營投入在3萬元,預計未來五年整個土壤監測設備及運營總額達408 億元左右,其中設備投資192億元左右,每年的運營投入在50億元左右。
土壤修復企業分布具有明顯地域性,所用技術具有明顯污染針對性
我國對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發和實踐相對較早,技術研發發軔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已經開始實現試驗階段到規?;瘜嵱醚芯颗c應用的過渡;而直到2007年,我國才出現第一家專門從事土壤修復的公司 —— 北京建工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于這一年完成了北京化工三廠的土壤污染修復項目;近兩年來,從事我國土壤修復公司的數量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016年我國土壤修復相關產業的企業數量達到2000家,而2017年這一數量增至2800家。
但從質量上看高水平的公司數量依然不多,企業的來源復雜。且國內土壤修復項目在招標過程中,具體項目根據運作模式、內容及難度的不同,對企業資質及資金規模均有不同要求。
跨界土壤修復并非易事,大企業有優勢,中小企業同樣可憑借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保持優勢??缃缪肫笥行酆褓Y金實力、規模優勢、政府資源等優勢。大型央企加入環保領域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挑戰與機遇并存,一方面,如果中小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就難逃退場命運;另一方面,央企的進入也會為專業環保公司帶來機會。中小企業應當把握機會,看清國家政策、市場格局,抓住人才資源,尋求技術創新,保持核心競爭力。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較明顯的區域特性,現有技術的通用性有待完善,土壤修復項目的參與者傾向于本地的企業,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的市場格局基本初步形成,以高能時代為主的修復企業分食長三角、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中小型項目;博世科在其本土西南市場占領了一席之地,永清環保占據了西北重金屬污染治理市場,中科鼎實則在北京、上海的重大修復項目中屢屢現身,而北京建工修復憑借地理優勢和國企背景,則主要聚焦于北京地區的大型項目;此外,以鼎實環境、上田環境等為代表的區域性非上市公司或新三板公司,則主要將業務聚焦于本省以內,訂單規模較小,在所在城市及周邊區域有較為突出的影響力。近幾年來,有實力的土壤修復企業均有擴展其項目版圖的傾向。永清環保、博世科紛紛成功成為雄安新區第一批環保治理項目的實施者,日后在土壤修復方面也將努力向外延伸輻射。北京建工開始向南拓展,在江蘇、湖北、廣西等地進行布局。另外隨著大數據發展,農資生產企業也會提供相應、針對性的服務。
實力較強的土壤修復企業分散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南等19個省市,其中以北京最為集中,多家企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環境治理項目中嶄露頭角,不乏科研背景較強的企業和國企。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出臺,未來,國家將會鼓勵有治理技術完備、資金雄厚、綜合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培養一批有活力并且能持續生存的土壤污染治理的中小企業。
土壤修復行業工程項目
我國土壤污染行業處于發展初期,據中宜環科環保土盟數據庫和《2015中國土壤修復發展白皮書》的不完全統計,如圖所示,2007至2015年已有29個省發布過土壤修復項目,但總體上數量并不多,最多的為湖南省,共開展了三百多個項目,廣西、江蘇、廣東省的項目數量剛超五十個。目前土壤污染與治理市場呈現出由重污染區域和經濟發達地區逐步向中部、西部乃至全國發展的趨勢。
“十二五”是土壤環境保護問題受到重視、土壤修復試點有序推進、土壤修復市場開始啟動的時期;“十三五”是土壤修復工作全面開展、土壤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的時期?!笆奈濉彪A段我國將更加重視“質”的提升,全面形成重點區域土壤污染預防、控制、綜合治理及質量提高關鍵技術與裝備體系;打造土壤污染綜合防治試點與工程示范,使我國大部分污染土壤得到修復,土壤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建立國家土壤環境監控、預警與信息管理體系平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壤環保產業鏈。
總結
“土十條”并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土十條是政策體系的起點,自“土十條”以來,國家與各地紛紛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土壤修復產業將繼續擴大,形成土壤修復管理模式、完善監管體系、建立行業協會、形成完善的土地修復產業鏈。土壤修復需求將逐步釋放,未來,土壤修復市場潛能無限。